xGoogler:我选择幻方的无数理由

Ning    May 08, 2021

H学姐,在Google待了十一年,北京、上海、山景城,搜索、广告、内部创业,都有她的足迹。这样一位“爱折腾”的xGoogler,选择了入职幻方,成为了幻方乒乓球新晋力量,女队代表,目前负责“萤火”系列AI集群开发。

以下内容根据H学姐自述整理:

“气球MM”的ACM,让组委会重新定义女队

我高二就保送到了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混合班,后来又保研到了计算机学院。

一个人一队在ACM校内赛取得了好成绩,这其实是个意外。 组织ACM报名的时候,因为自己和学院竞赛老师比较熟,也就顺手报上了。原本是打算去当志愿者的,就没怎么对这场报了名的比赛上心,赛前连队友都没有找,更不要说刷题准备了。

到了比赛当天,我穿着到脚踝的露肩连衣裙和高跟鞋,就美美地去了赛场,向老师申请当气球MM。 竞赛老师看了我一眼,吐槽我说,你穿成这样,根本就跑不快,送气球的效率太低了。

“还是去参加比赛吧,你会玩得很开心的”老师如是说。

在老师的鼓励下,我就去比赛了。当时我分配到的机器,前半小时都是坏的。老师过来给我换机器,安慰我说不要着急。我还打趣说,没事,你也不要急,我就是来玩玩的。 抱着这样放松的心态,好像题目做的还挺顺的。虽然比别人少了半小时,虽然是一个人单枪匹马作战,但还是拿到了第二还是第三,记不太清了,总之是很不错的成绩。

从前,ACM关于“女队”的定义是女生不少于2人的队伍。像我这样一个女生参赛的情况能不能拿最佳女队,组委会还特意讨论了一下——毕竟以前浙大从来没有过一个人来打ACM的“队伍”。 最终,组委会不仅给我颁发了最佳女队的奖项,甚至还修改了对女队的定义。从我以后,每场由浙大主办的ACM对女队定义就成了“女生比例≥50%的队伍”。

此处还有个有趣的小插曲——打比赛的时候,坐在我对面的学弟,后来成了我在Google遇到的实习生。他说对我印象很深刻,因为当时我桌上插满了气球……现在想来,我成了全场拿到最多气球的人,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气球MM了。

研究生阶段,爱折腾的我尝试了创业。当年一起创业的师兄,现在已经IPO了。 凭借创业这个契机,我认识了我们上四届、下四届创业圈最牛的一批人。我也是那时候认识的徐进(笑)。 能在求学阶段结识他们,或旁观或参与他们的成长,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。

注:ACM有插气球的传统,队伍每解出一道题,会有志愿者为队伍插上一个气球,表示系统accept了答案。

职场小白在Google的奇妙冒险

当时李开复和郭去疾来浙大校招,我就去递了简历。甚至没有笔试,他们当场就给毫无准备的我安排了面试。有一场的面试官还是混合班的黄峥师兄,我瞬间不那么紧张了。 再往后,就是拿到offer,成为了Google中国最早一批的员工。

我在Google有过一段很神奇的内部创业经历。 做了一阵子的搜索,我就和另一位工程师共同启动了online dictionary的项目。那会儿可真的是要啥没啥。并且Google北京作为一个remote的office,总部的各种policy也不够了解,推进这个项目真的很难——连机器都是自己算好需求,给李开复写了e-mail,才申请下来的。 把项目做出雏形以后,我们又陆续拉了世界各地的Googlers加入我们团队。瑞士的产品经理,韩国自带UX+UI的前端团队,俄罗斯的工程师团队……跨多语言的团队给做字典带来了buff加持和产品影响力,为项目后期的优化适配提供了很好的基础。

项目期间,我们把offset的团建直接放到了韩国,白天brainstorm,晚上写代码,趁着半夜两点流量小,做产品的升级和上线。 现在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很顺利,但当时真的克服了太多太多困难。好在大家都很努力,项目launch的时候取得了很好的反响,impact非常大。

开始做这个项目的时候,我才工作了半年多。这个团队真的非常厉害,后来有人和Marissa Mayer一起创立了公司,有人做到了腾讯广告的总经理。之后我们又和client dictionary做了整合,client那边的团队也是人才济济,有小米的联合创始人的林斌、洪峰,还有创新工场的创始人汪华…… 我在职业生涯的初期能有机会和这样的团队共事,甚至还是online这边的founding member,真的很自豪。

很早我就知道,自己是一定会离开Google的。这不仅是因为受到Google创业文化的影响,和我骨子里爱折腾的性格,以及混合班对我的潜移默化也有分不开的关系。

因此,对于我来说,离开Google之前,了解Google的商业模式并学会怎么赚钱至关重要。因为dictionary项目和后来的rotation、转岗,我有了产品经验和business sense,就去了美国总部做ads。没想到,这一待就是七年多。

想对过去的自己说:早点回国,早点创业

做回国这个决定,是觉得自己去美国这么多年,美国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化,但是回看中国十年的发展,真是瞬息万变。我一直都想创业,恰好遇到了很互补的搭档,就回国来做区块链的创业了。

很早就和徐进聊过,听说他在创业,回国以后还去幻方参观过几次。我们做的领域还是有相似之处的,都是infrastructure。当时他就问过我,如果不做区块链了,对AI深度学习有没有兴趣。我仔细思考了一下,这个方向市场很大,技术可以挖得很深,恰巧我又一直感兴趣。加上这么多年对徐进能力和人品的了解,在完成区块链的创业项目以后,我就来到了幻方。

来幻方以后,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,就是老板本人每天都在写代码、跑代码。我在别的创业公司,甚至我自己曾经的创业公司,都没有见过这样的老板。这更让我对幻方充满了信心。我们工程师有一句话,“Talk is cheap. Show me the code.”幻方不画饼,真的是一家很踏实的公司,大家都在全力以赴地做事。

幻方的文化,很像Google美国。 首先是就事论事,对事不对人。碰到了任何技术上的问题,我们都会从细节和逻辑上讨论清楚,尽管表达观点方式可能很直接、内容很一针见血,但从来不是针对个人。 其次是,大家都很“眼高手低”,眼高是说大处着眼,团队的vision很大,手低指的是小处着手,在细节的落实上很脚踏实地,持续高效deliver。 还有一点,我们非常尊重有能力的peers,无论资历如何,还在试用期甚至还是实习生,只要你有能力,我们会尽最大可能,最大程度地给予你空间和自主权。

幻方呈现出了我心目中非常理想团队的状态。每个人都很厉害,但大家又极有凝聚力,在往一个方向努力着。这甚至比我在Google美国看到的都要强。 这里我必须cue一下我们infra组的leader,能遇到这样的leader真的很惊喜,他教会我很多。尽管我在Google做的内容相似,但是并不是同一细分领域,并且幻方在这个领域走得非常前沿,确实是我不曾接触过的,而他愿意倾囊相授。我真的学到了很多。能与这样非常懂技术,知识与能力都兼备广度深度的人共事,我非常开心,太幸运了。

如果要问我,我期待的幻方新同事应该是什么样的,Capable and Collaborative,这是两个关键词吧。 幻方AI团队讨论问题的时候很开放,集思广益。每个人的想法思路都不一样,总能带来不同思考的角度。 Debug集群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,大家就会分别从硬件软件、代码、各种工具、数据,分别贡献出自己不同的想法,再用不同的工具、方法、理论,用不同的数据集来验证、迭代,解决整个集群的问题。这种感觉真的太棒了。

如果要我现在回望毕业这么多年的经历,再对之前的自己说些什么,我会说,早点回国,早点创业。找对行业,找对共事的人,找对老板,在小公司其实成长更快,自己也会更开心,收获更多。选择幻方,也是因为今天的我看到幻方具备了一切我对优秀创业公司的设想。

说个题外话:我有一个小怪癖,我称之为“朝三暮四”——为了不忘记打卡,我每天上班会刷三次指纹,下班要刷四次。(此处手动狗头) “朝三暮四”这样对细节的高度谨慎,在工作上也有反映。这么多年下来,每次新项目launch之前,我都会做非常非常充分的测试,在上线之前用超级大的压力尽量测爆。

从小到大,我一直能保持着折腾的活力,除了热爱,和peer pressure也有分不开的关系。 上大学的时候大胆创业,到在Google做online dictionary,又或者现在做萤火的AI集群开发,回看这些事情,我总能遇到很厉害又愿意合作的人,自己也因为热爱且不甘落后,而乐于持续精进。 我身边的peers常常是各自领域top的牛人,或是top学校的top毕业生,总有一个或多个方面远强于我,我也一直被peer pressure push着前行。他们不光push我提升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,举个例子,W同学还经常教我打乒乓球。 所以我真心期待着更多厉害的大小朋友加入我们,给我带来新的peer pressure!


本文作者: Ning


You are free to reprint the content in this Blog or excerpt or quote it without contravening the authors' intentions under the following terms: Attribution — You shall give credit to the author(s), but not in any way that suggests High-Flyer endorses you or imposes any negative influence on High-Flyer's rights. Non Commercial — You may not use the content in this Blog for commercial purposes. No Derivatives — If you remix, transform or create upon the content, you may not publish or distribute the modified content but for personal use only.